收听音频
“所以无论何事,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待人。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。”(太7:12)“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待人。”(路6:31)
主耶稣的基本训条原则,可以应用到对待他人的各方面。就是你愿意人怎样对待自己,就怎样去对待他人;你愿意人不恶待你、藐视你、记恨你、背后论断你、不客气、无礼貌、发脾气等,你就不要那样对待对方;你愿意人对你有同情、爱心、帮助、安慰、尊重等,你就同样对待对方。对待人和做任何事,首先这样进行换位思考。
曾经,把这句话与孔子的“己不所欲勿施与人”作比较。早些年前,理解认为这两句至理名言的意义是一样的,至少也是相通的。后来,越发明白主耶稣的境界,实在是与古代圣人无法作比较。不过,两句的内在涵义有相似的地方。
夫子的名言出处《论语·卫灵公》“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 基本解释,如果人的身体不想要或精神里不情愿被这样对待,就不要使得别人遭受不想要的结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对待。其引申意义: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,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,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;或者自己做不到,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。
平心而行,孔子的教训已经代表了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。如自己不希望遭遇的、面对的,就不应该使其发生在别人的生命中。可是,个人却还是觉得耶稣的境界高过孔夫子。为什么?因为,耶稣的讲述焦点在于别人而非自己;夫子言说的焦点则在于自己不在他人。这样一来,高下自然有分别了。
作为基督的门徒,耶稣在这里挑战我们每位跟随祂的人,在每天的生命中,内在和行为的表现是否得当?
Post Views: 1,662